上海/埃及“龙痴”小伙 舞龙舞出中国风
图:埃及青年教师马晓宇第一次绕龙灯便感受到了非遗的龙痴魅力。
【大公报讯】记者张帆上海报道:农历正月初一,上来自埃及的海埃伙舞小哥马晓宇(Mahmoud Soliman)起了个大早来到上海浦东三林镇,一头扎进了浦东绕龙灯(又称三林舞龙)课堂,龙舞在当地几位老师的出中带领下,举起“龙头”划八字、国风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绕圈、龙痴定点……在一场酣畅淋漓的上教学中,感受浓浓的海埃伙舞中国年味。
据了解,龙舞三林舞龙是出中上海浦东一带的地方传统民俗体育活动,也是国风上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这项“沪产”非遗项目,龙痴将传统意义上的上舞龙、水上龙舟和天上的海埃伙舞一分三块直播间app有哪些风筝龙,即天龙、水龙、地龙结合在一起,融入各种元素,充满海派特色。“我属龙!”在中国工作生活十多年的马晓宇,对于中国文化非常痴迷,在中国传统佳节体验中国文化,对他而言意义非凡。
马晓宇现在上海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学院担任阿拉伯语外教,对中国文化颇为熟悉。可当他看到三林龙狮队队员手中拎着的布龙时,仍感到惊奇。这次当地共安排了六位老师教学,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,马晓宇根据难度,由浅入深地学了“八字舞龙”、“绕圈游龙”、“龙出宫”等动作,最后还将它们连贯流畅地串联起来,吸引了不少路过的游客和市民争相拍照。
“做一颗传播中国文化的种子”
“学问虽远在中国,亦当求之。”马晓宇可谓这句阿拉伯谚语的忠实实践者。十多年前,他来到上海求学,就爱上了这座城市。毕业典礼上,他曾经代表国际学生发言:“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力量,我也要尽自己所能,做一颗传播中国文化的种子。”埃及是文明古国,但马晓宇对于古老的中国文化同样非常喜爱,“比如毛笔书法、宣纸、古诗词等。”此前,他还接触过松江棉布,由此开启了对松江历史和纺织业发展的研究。
记者了解到,今年首个“非遗版”春节,各地“非遗游”热度大增,“非遗体验”备受外国人欢迎。携程数据显示,春节期间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203%。据上海边检总站统计,春运以来,截至1月26日,该总站已查验入境外籍人员数量超13万人次,其中免签入境的外籍人员数量达7.5万人次,占入境外籍人员总数的57.3%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51liezheng.com/news/7f5399939.html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